在志愿军占领的制高点上,美军通过轰炸机和大炮对防御工事进行了猛烈摧毁。随后,借助机械化部队的掩护,他们发动了多轮攻势。面对敌人不断的冲击,连长带领全排顽强抵抗,成功击退了美军8次的疯狂进攻。
然而,弹药和食物终于耗尽,连长依然指挥战士们展开最后的冲锋,凭借刺刀、枪托和铁锹展开近身肉搏。就在激战进行时,美军发起了第9次冲锋。此时,连长在投掷完最后一颗手榴弹,射出最后一发子弹后,只剩下他和两名伤员。美军悄悄爬上阵地,气氛紧张。
他想起了自己对首长立下的誓言:“人在阵地在!”即使无法保住阵地,也要带给敌人致命的打击。他抱起仅剩的一包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以此报效祖国。杨根思,这位无畏的英雄,最终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
展开剩余78%杨根思,原名羊庚玺,1922年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年仅8岁时,父亲因劳累过度在晒谷场上去世,母亲在接到噩耗后,悲伤过度,也随之去世。杨根思从小便成为孤儿,无法体会父母的爱,每天都为一顿饭而发愁。为了生计,12岁前,他为地主放牛,之后随着哥哥前往上海,在林记地毯厂做童工。
然而,1941年日军控制上海,导致工厂关闭,兄弟俩不得不返回家乡。哥哥因长期的劳作积劳成疾,早早去世,杨根思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一切让他更加痛恨当时压迫百姓的旧社会,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在这个时候,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刻,新四军与国民党的韩德勤部在黄桥决战,目标是将长江南北的抗日根据地串联起来。
新四军在泰兴县建立了游击队,杨根思也顺势加入了五官乡基干民兵队。在部队中,他展现了非凡的战斗才能。无论是察敌、破坏交通线,还是与敌人交战,他总是能凭借灵活的身躯和敏捷的反应,完成各种任务。1944年3月,杨根思加入新四军,开始了他长达数年的抗战生涯。
他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刻苦训练投弹技巧,经常随身携带手榴弹,哪怕手抽筋、腿肿得走不动,也咬牙坚持。1945年5月,新四军为了躲避敌人强大的进攻,决定诱敌深入,撤退至广德方向。杨根思所在的九班作为前锋,披星戴月地行进,在一次冲锋中,杨根思亲自炸毁了敌方的机枪阵地,打破了敌人的防线。
随着战斗的深入,杨根思的爆破技艺也愈加精湛。1946年1月,他参加了山东兖州的战斗,凭借娴熟的爆破技术,在敌人碉堡前,成功引爆炸药,为我方打开了进攻通路。战斗结束后,他被战友誉为“爆破大王”。
1947年1月,杨根思参加了齐村战斗,并成功摧毁敌军的碉堡,为部队的最终胜利立下赫赫战功。他因此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随着新中国成立,杨根思的英勇事迹为人所知,1949年5月,他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1950年9月,在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上,毛主席亲自为他颁发了“全国战斗英雄”勋章,并邀请他出席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正是在这个时候,朝鲜战争爆发,杨根思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奔赴朝鲜前线。
在朝鲜,杨根思带领部队克服严寒、缺粮等困境,在长津湖战役中英勇抗敌。他率领的部队成功阻击了美军的多次进攻,最终在小高岭保卫战中,面对强敌,依然坚守阵地。美军的第9次冲锋中,杨根思抱起炸药包,毅然冲向敌阵,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阵地,完成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这位伟大的连长,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为人铭记。志愿军总部追授杨根思特级英雄称号,杨根思连也因此得名。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彭德怀总司令为他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杨根思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铭刻的历史,他不仅是一位战士,更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榜样。
发布于:天津市方舟配资-配资杠杆炒股-在线实盘配资炒股平台开户-股票配资开户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