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一周观察【0731-0806】
1、第12届世运会7日在成都开幕,27座场馆诠释“赛在园中办”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依托“公园城市”生态底色,成都打造了“赛在园中办、人在赛中游”的绿色赛场,27座竞赛场馆均为改建或临建,充分体现生态与节俭理念。
成都世运会宣传墙 成都世运会官网
开幕式设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这一现有建筑与周边生态景观相融,现场除8000个临时座席外,千余名观众将临湖席地而坐,在户外空间感受赛事魅力。兴隆湖畔将举办龙舟和皮划艇马拉松,湖滨台阶化作观众席,沙滩场馆则利用现有沙滩改造而成;天府公园赛场采用可拆卸装配式篷房,避免破坏植被,赛后48小时内即可恢复草地。
展开剩余87%智慧技术也为赛事保驾护航,无人机巡查、无人车协同构建“电子哨兵”系统,数智保电系统实现故障秒级定位。赛后,所有场馆将向社会开放,用于专业培训、赛事举办和群众性体育活动,让绿色办赛成果惠及市民。
2、9月1日起四川职工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本人
四川省医保局近日印发通知,决定调整全省职工生育津贴申领和发放方式,9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参保职工可由本人或委托人申请,医保经办机构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
生育津贴是对职业妇女因生育休产假期间的生活费用补贴,计发标准为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此前,灵活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期间人员的生育津贴已直接发放给个人,而单位职工的生育津贴则发放至用人单位。此次调整旨在支持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申领流程,进一步保障职工权益。
四川省医保局要求各地医保部门畅通查询渠道,为职工和单位提供申领情况查询服务,其他事宜按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
3、川渝52家科普场馆开启科普“马拉松”
8月5日,由重庆科技馆与四川科技馆主办,川渝两地50家科普场馆共同参与的2025年科普列车川渝行“科普‘马拉松’・探馆大挑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持续至9月14日。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模式,为公众打造融合科学探索与文化体验的科普盛宴,在往届基础上创新升级,融入巴渝文化、非遗技艺等地域特色,新增线下互动和沉浸式场景,让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承相互赋能。
科普“马拉松”鼓励公众走进线下展馆,通过探访重庆科技馆、四川科技馆、重庆南山植物园、成都大熊猫博物馆等指定场馆累积能量积分。除线下打卡外,参与答题闯关、上传非遗创意作品等也可获得积分,例如9月5日“川渝科普列车”将开启云端漫游,同步推出趣味知识问答。
活动结束后,积分排名前1000名的参与者将获得电子产品、场馆门票、科普纪念品及实践证书等奖励,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乐趣。
4、“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闭幕,华媒代表称赞川渝发展活力
“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于7月30日在成都闭幕。该活动7月17日从重庆启动,邀请20余家主流华文媒体参与,14天行程中,华媒代表深入川渝多地,实地感受两地发展脉动。
闭幕座谈会上,华媒代表纷纷表示将向海外传递鲜活的川渝故事。川渝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城乡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结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瑞典《北欧华人报》副总编李赞民首次以媒体身份到访,对两地高质量发展等成就感到震撼,计划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真实中国;加拿大天时传媒副社长许鹏称8天四川行程是“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将呈现立体鲜活的四川形象。
巴西巴中通讯社副社长严佳用“年轻又古老”“文艺又科技”形容四川,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媒体代表也表示将通过全媒体平台展现川渝风貌。此次活动由川渝两地侨办、新闻办等多部门联合组织。
5、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在重庆举办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5日至8日在重庆举办,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担任主宾省。7月31日,首场新闻发布会在重庆举行,公布了这一消息。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前身为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和世界智能大会,2024年合并更名后由渝津两地轮流主办,去年首站在天津成功举办。本届博览会将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展,秉承“智汇八方,博采众长”理念,以人工智能为主线,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题。
博览会设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城市等5大专业板块,涵盖开幕式、展览、赛事、主题活动等系列内容,旨在打造展示智能产业成果的窗口、共享发展机遇的平台。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将全力呈现一场精彩的智能产业盛宴。
6、重庆出台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法规
7月31日,《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经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重庆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法规。
该条例共6章55条,涵盖总则、创造与运用、行政与司法保护、社会共治、服务与管理、附则,旨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机制,提升整体效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造与运用方面,条例鼓励围绕重点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建立市场化运营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融合,构建产学研用服协同模式。
同时,条例构建起多元保护体系,明确行政、司法保护措施及衔接机制,强化企业自治与社会监督。此外,还将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金融等服务,完善信用体系和监管机制。
7、四川完成第9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8月5日中午,来自四川资中的李亮(化名)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四川第9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造血干细胞将被送往上海,为一名血液病患儿带去生命希望。
2008年,还是大学生的李亮通过四川省红十字会校园宣讲了解到“三献”概念,当场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养成无偿献血习惯,17年间累计献血25次。2019年他曾配型成功但因特殊原因未能捐献,2025年再次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后,他通过调整作息、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做好准备。采集过程近4小时,分离出的167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随即由专人送往上海。
数据显示,四川造血干细胞捐献量增速显著,从2016年突破100例到2021年突破400例仅用5年。截至2025年8月5日,全省志愿登记人数达141493人,成功捐献突破900例,为近千名患者点燃希望。
8、四川发力银发旅游专列扩容,撬动银发经济蓝海
近日,四川省《做优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印发,7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该方案由省商务厅会同文旅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等部门制定,旨在助力银发经济、文旅和服务消费发展,丰富文旅消费场景。
近年来,银发旅游专列需求旺盛。2024年四川开行旅游列车310列,发送旅客17.7万人次,60岁及以上游客占比76.5%;2025年以来已开行159列,发送15.2万人次,灵活的线路和价格深受青睐。《行动方案》提出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打造“内联全川、外畅全国、延伸海外”线路网络,到2027年力争“熊猫旅游列车”累计开行不少于200列,游客不少于6万人次。
银发旅游专列激活了产业链消费,四川将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动景区适老化改造,开发特色线路,如串联川渝“双遗”的人文线路、“味美四川”美食线路等,带动沿线消费,培育经济增长点。目前,“安逸号熊猫专列”已推出多条线路,上座率保持高位,后续还将增开新线路满足多元需求。
9、成都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亮相
8月4日,“智驾公交・智启未来”活动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举行,现场启动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场景打造,成都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正式亮相。
该线路全长12公里,连接福田TOD站与智创产业园B区,同步亮相的还有4台具备L4级别功能的6米自动驾驶公交车。车辆搭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路协同设备和AI算法,可实现自主启停、避障及复杂路况下平稳行驶,目前处于道路测试阶段,不久后将向市民开放。
成都公交集团是全国首个自主研究自动驾驶公交“车路云一体化”多系统联调的城市公交企业,已整合“智能维保”“充电网联”等四大体系,形成“一主平台五支撑”模式。通过场景实践,成都公交将完善全流程运营管理体系,培育新工种,建设培训基地,探索智能网联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目前已梳理出60项自动运营场景,形成多项管理制度与标准。
10、2025重庆“头雁领航计划”启动
8月3日,重庆市启动2025“头雁领航计划”,针对柑橘加工、村庄经营、田管家等6大产业,招募300名产业带头人开展培训,报名时间截至8月15日,预计9月开班。
“头雁领航计划”源于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项目,3年来重庆已培育“头雁”1200名,有效提升了带头人的经营管理能力,拓展了交流平台,壮大了经营主体。今年将为新招募的“头雁”提供免费培训、权威资质认证、金融赋能及持续成长陪伴等服务。
报名对象需为重庆市内农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负责人或核心决策者,原则上45周岁以下,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2022年以来累计带动30户以上或100名以上农民增收,每个产业方向限招50人。需注意的是,曾参与过2022—2024年“头雁”培育、所在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列入严重失信名单或为乡村人才培育“AAA”等级的人员,无报名资格。
11、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
7月31日,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主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新未来”为主题,设置智库闭门会、主论坛、分论坛等系列活动,搭建汽车产业思想交流平台。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塑产业生态。主论坛上,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变革、ESG助力可持续发展、车企出海路径等话题深入交流。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指出,需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彭华岗强调,车企应与供应链携手重塑核心竞争力。
论坛期间,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汽研签署协议,共建汽车产业经济信息研究平台;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中国汽研将联手筹办汽车品牌专委会。此外,还发布了25家汽车新质生产力优秀企业案例及“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
发布于:上海市方舟配资-配资杠杆炒股-在线实盘配资炒股平台开户-股票配资开户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